![]() 一种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电网端、供电线路和基站端依次连接,该系统包括结构一或结构二;结构一:在电网端与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升压模块;结构二:在电网端与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升压模块,在基站端与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降压模块;升压模块包括一个以上输出不同档位电压的升压单元、以及一个以上切换开关,通过切换开关控制对应的升压单元接入或不接入供电线路。在不改变现有外电网线路结构条件下进行了稳压增容改造,结构一保证基站设备工作稳定性,提升供电效率;结构二能够对现有供电网络进行增容和稳压改造;可根据基站负载幅度变化切换至不同电压档位的升压单元进行升压,确保基站负载不过压损坏。 公开号:CN214337569U 申请号:CN202022716249.6U 申请日:2020-11-2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阳林;王勇;夏维;黄磊;郭合宽;王浩宇;赵旭东 申请人:Chongqing Ruidu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IPC主号:H02J3-1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站外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 [n0002] 通信基站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电力负荷的持续增加,多运营商业务的共建共享,移动通信从2G、3G、4G到5G多网共址,光传输网络从SDH、MSTP、PTN到F5G,以及边缘计算业务的兴起等原因,使得基站外电网负荷增加,降低了基站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当前通信基站外市电引入场景现状包括:由于初始负荷较低加之成本过高,机站10KV专用变压器占比较低;由于机房位置的特殊需求,部分基站供电线路过长(取电点到末端距离>1KM);无人值守基站为了线路防盗,使用了大量铝制合金线缆,存在铜铝转换的问题;通信机房供电线路与大量其他电力线路共杆路与管沟共存,线路维护相对麻烦。因此,怎样保持基站初始建设期电力引入线路投资的长效性,在不降低基站供电质量与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基站存续过程中因负荷不断增加引起的电力改造投资,是所有运营商面临的难题。 [n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及方法。 [n0004]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电网端、供电线路和基站端依次连接,该系统包括结构一或结构二;所述结构一为:在所述电网端与所述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升压模块;所述结构二为:在所述电网端与所述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升压模块,在所述基站端与所述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降压模块;所述升压模块包括一个以上输出不同档位电压的升压单元、以及一个以上切换开关,所述升压单元与所述切换开关一一对应,通过所述切换开关控制对应的升压单元接入或不接入所述供电线路。 [n0005] 上述技术方案:本系统在不改变现有外电网线路结构条件下进行了稳压增容,保持基站初始建设期电力引入线路投资的长效性,在不降低基站供电质量与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基站存续过程中因负荷不断增加引起的电力改造投资;结构一对输入电压过低的基站进行升压改造,保证基站设备工作稳定性,维持供电线路不扩容改造,可将基站端的输入电压维持在相对较高的范围内,提升供电效率;结构二能够对现有供电网络进行增容和稳压改造,满足当前基站负荷不断增加的问题;结构一和结构二中的升压模块可根据基站负载幅度变化切换至不同电压档位的升压单元进行升压,确保基站负载不过压损坏,实现基站电压稳定输入,提高外电网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n000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升压变压器,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升压变压器,所述升压变压器包括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所述二次绕组上设有多个抽头,每个抽头与供电线路之间通过一个切换开关连接。 [n0007] 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升压模块结构紧凑简单,便于实施,节省成本。 [n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升压变压器,所述升压变压器包括一个绕组,所述绕组上设有一个输入抽头和多个输出抽头,每个输出抽头与供电线路之间通过一个切换开关连接。 [n0009] 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升压模块采用非隔离结构,只需要一个绕组就可以实现多个升压电压输出,结构更简单。 [n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检测基站端负载变化的负载检测单元、以及位于基站端的输出控制开关和第二监控单元;所述第二监控单元分别与负载检测单元和输出控制开关连接,通过所述输出控制开关的导通或关断控制基站负载的通电或断电。 [n0011] 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实时监控基站端负载变化,当负载幅度变化过大导致基站供电输入端电压超限时,控制输出控制开关切断基站负载,以避免损坏负载。 [n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电网端的第一监控单元、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以及位于基站端的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一监控单元分别与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二监控单元连接。 [n0013] 上述技术方案:负载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通过第二监控单元、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传输至第一监控单元,并由第一显示单元显示,便于电网端用户切换升压单元。 [n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电网端的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第一功率单元、第一电量检测单元四者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第一功率单元、第一电量检测单元、第一显示单元分别与第一监控单元连接。 [n0015] 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取电端电压、电流、电量、功率等电参量实时检测,便于远程用电抄表和电费稽核。 [n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基站端的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流检测单元、第二功率单元、第二电量检测单元、第二显示单元五者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流检测单元、第二功率单元、第二电量检测单元、第二显示单元分别与第二监控单元连接。 [n0017] 上述技术方案:可实时采集用电端电流、电压、功率,便于累计电量,实现了远程用电抄表。有利于实现末端电压值异常、线路区间电压降异常、线路两端电流异常、线路区间实时压降与电流比值(线路阻抗R)异常、实时功率波动异常等告警功能,以及异常情况时切断负载。 [n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所述供电线路靠近升压模块的一端设置的第三电压检测单元、第三电流检测单元、第三功率单元、第三电量检测单元四者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第三电压检测单元、第三电流检测单元、第三功率单元、第三电量检测单元分别与第一监控单元连接。 [n0019] 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与电网端和基站端的电流、电压、电量、功率检测单元结合一起判断是否存在偷电、漏电情况。 [n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分别在电网端的供电输入口、输出口串接有交流输入断路器、交流输出断路器;和/或分别在基站端的供电输入口、供电输出口串接有交流输入断路器、交流输出断路器。 [n0021] 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电网端和基站端设备,避免过压过流损坏设备。 [n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软启动模块,所述软启动模块采用结构A或结构B;所述结构A为:软启动模块包括第一电磁式开关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磁式开关包括第一线圈、以及联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二常开触点开关,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电网端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通路上,第二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升压模块的输出通路中,第一电阻并接在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开关的两端,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升压模块的输入端和系统公共端;所述结构B为:软启动模块包括第一电磁式开关、第二电磁式开关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磁式开关包括第一线圈、以及联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二常开触点开关,所述第二电磁式开关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三常开触点开关;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电网端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通路上,第一电阻并接在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开关的两端,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升压模块的输入端和系统公共端,第三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升压模块的输出通路中,所述第二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二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系统公共端连接。 [n0023]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结构较为简单的硬件软启动方案,节省了成本,实现升压模块平滑启动,降低启动电流,避免启动过流,提高了系统可靠性;此外,结构A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结构B具有二级缓启动,安全性更高的特点。 [n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结构一的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结构一的结构示意图; [n0026]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结构二的结构示意图; [n0027] 图4是本发明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判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软启动模块采用结构A时的结构示意图; [n0029]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软启动模块采用结构B时的结构示意图。 [n0030]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n003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电网端、供电线路和基站端依次连接,该系统包括结构一或结构二;结构一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为:在电网端与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升压模块;结构二如图3所示,具体为:在电网端与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升压模块,在基站端与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降压模块;升压模块包括一个以上输出不同档位电压的升压单元、以及一个以上切换开关,升压单元与切换开关一一对应,通过切换开关控制对应的升压单元接入或不接入供电线路。 [n0034]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线路优选但不限于为直流供电线路、220V交流供电线路、380V三相供电线路;当供电线路为直流供电线路时,升压模块的输入部还包括一个逆变器,用于将直流转变为交流,降压模块的输出部还包括一个整流器,用于将交流转变为直流;当供电线路为380V三相供电回路时,每个升压单元包括三个子升压单元,三个子升压单元分别位于三个相线上,降压模块包括三个降压器,三个降压器分别位于三个相线上。子升压单元优选但不限于为升压变压器。 [n0035]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开关优选但不限于为手动开关或电控开关,当为手动开关时,可根据基站端的负载波动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压档位的升压单元接入供电线路。当供电线路为380V三相供电线路时,切换开关优选但不限于包括三个联动的单刀单掷的子开关,三个联动的子开关使得三个相线的子升压单元同时接入或不接入供电线路1。 [n0036] 在本实施方式中,升压单元优选但不限于为现有的升压变压器产品,降压模块优选但不限于为现有的降压变压器产品。升压单元的升压比例可包括1:1、1:2、1:1.5等。 [n0037]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升压模块包括升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包括一个一次绕组和多个匝数各不相同的二次绕组,二次绕组与切换开关一一对应;在每个二次绕组的输出端与供电线路的连接通路中串接有与二次绕组对应的切换开关。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二次绕组可看做一个分压单元。 [n0038]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升压模块包括升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包括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二次绕组上设有多个抽头,每个抽头与供电线路之间通过一个切换开关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抽头部分可看做一个升压单元。具体实施中,可将二次绕组的低电平端作为公共端与供电线路的公共端连接,二次绕组各抽头分别与供电线路的非公共端连接,且在每个连接通路上串接一个切换开关。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开关优选但不限于为IGBT管或继电器。 [n0039]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升压模块包括升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包括一个绕组,绕组上设有一个输入抽头和多个输出抽头,每个输出抽头与供电线路之间通过一个切换开关连接。 [n0040]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检测基站端负载变化的负载检测单元、以及位于基站端的输出控制开关和第二监控单元;所述第二监控单元分别与负载检测单元和输出控制开关连接,通过所述输出控制开关的导通或关断控制基站负载的通电或断电。输出控制开关优选但不限于为为IGBT管或继电器,输出控制开关串接于基站负载的供电回路中,输出控制开关导通时基站负载供电,输出控制开关断开时基站负载断电。 [n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可通过检测基站端供电输入端的电压幅值变化或供电线路中供电电流幅值获得基站负载变化,两者呈负相关,机房负载越大电压越低,电流越大,负载越小电压越高,电流越小,因此,负载检测单元优选但不限于为电压传感器或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优选但不限于选择丰控(FULLKON)型号FK-DJI单相交流电流变送器,为小孔径0到100A交流电流变送器,输出信号可为0-5V电压模拟信号或串口输出数字信号等,当负载检测单元为电流传感器时,负载检测单元可设置在电网端。电压传感器优选但不限于选择丰控公司型号为FK-DZV-250V的交流电压变送器,输出信号可为0-5V电压模拟信号或串口输出数字信号等,负载检测单元为电压流传感器时可设置在基站端。 [n0042]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负载检测单元为设置在基站端与供电线路连接处(即基站供电输入电压)的电压传感器时,第二监控单元包括判断模块,该判断模块的结构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第一与门、第一参考电源、第二参考电源,负载检测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和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端,第二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参考电源的输出端,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第二输入端,第一与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第一参考电压源输出电压为基站供电输入电压高电压阈值时负载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值,第二参考电压源输出电压为基站供电输入电压低电压阈值时负载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值。 [n0043] 在本实施方式中,低电压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90V到195V,高电压阈值可根据基站设备的耐压阈值进行设定,如高电压阈值的取值范围为250V到260V。 [n004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优选但不限于选择型号为LM711、LM311的电压比较器。第一与门优选但不限于选择7408或7409。 [n0045]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基站供电输入电压不在低电压阈值和高电压阈值之间时,第一与门输出低电平,输出控制开关关闭,负载切断。当基站供电输入电压在低电压阈值和高电压阈值之间时,第一与门输出高电平,输出控制开关闭合,负载上电。 [n0046]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电网端的第一监控单元、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以及位于基站端的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一监控单元分别与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二监控单元连接。 [n004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单元、第二通信单元优选但不限于为有线通信模块或无线通信模块,有线通信模块优选但不限于为RS485通信或以太网通信模块或电力载波通信单元,无线通信模块优选但不限于为5G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或或433MHz无线通信模块。第一监控单元、第二监控单元优选但不限于选择单片机、ARM等。 [n004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监控单元优选的还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优选但不限于为单片机、ARM等。第一监控单元优选但不限于为单片机、ARM等 [n0049]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一显示单元实时显示基站供电输入端电压,工作人员可通过显示内容判断出是否需要切换升压单元。当基站供电输入端电压超范围时,第二监控单元的判断模块控制输出控制开关切断负载供电时,显示器上基站供电输入端电压为0,工作人员手动控制合适的切换开关闭合,即切换升压单元,切换好后,通过第一监控单元、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将强制导通传输控制开关的指令至第二监控单元,完成负载重新供电。 [n0050]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电网端的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第一功率单元、第一电量检测单元四者中的全部或部分,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第一功率单元、第一电量检测单元分别与第一监控单元连接。 [n0051]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基站端的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流检测单元、第二功率单元、第二电量检测单元、第二显示单元五者中的全部或部分,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流检测单元、第二功率单元、第二电量检测单元、第二显示单元分别与第二监控单元连接。 [n0052]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供电线路靠近升压模块的一端设置的第三电压检测单元、第三电流检测单元、第三功率单元、第三电量检测单元四者中的全部或部分,第三电压检测单元、第三电流检测单元、第三功率单元、第三电量检测单元分别与第一监控单元连接。 [n005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监控单元和第二监控单元实时交互供电线路、电网端、基站端的电流、电压、功率和电量信息,能够快速判断出是否存在偷电、漏电情况,具体判定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n0054]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分别在电网端的供电输入口、输出口串接有交流输入断路器、交流输出断路器。 [n0055]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分别在基站端的供电输入口、供电输出口串接有交流输入断路器、交流输出断路器。 [n0056]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基站端设有控制基站负载通电或断电的输出控制开关,输出控制开关与第二监控单元连接。 [n0057] 当第二监控单元根据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流检测单元获知基站负载过压或过流时,能控制输出控制开关及时切断基站负载。 [n0058]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软启动模块,软启动模块采用结构A或结构B。 [n0059]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结构A为:软启动模块包括第一电磁式开关和第一电阻,第一电磁式开关包括第一线圈、以及联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二常开触点开关,第一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电网端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通路上,第二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升压模块的输出通路中,第一电阻并接在第一常开触点开关的两端,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升压模块的输入端和系统公共端。当电网端向升压模块初始供电时,电网端电流通过第一电阻R1给第一线圈供电,通过第一电阻R1进行限流,第一线圈通电后控制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二常开触点开关闭合,第一常开触点开关闭合后短路第一电阻R1,实现电网端对升压模块正常供电以及电压模块的正常输出,完成电压模块的软启动过程。 [n00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结构B为:软启动模块包括第一电磁式开关、第二电磁式开关和第一电阻,第一电磁式开关包括第一线圈、以及联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二常开触点开关,第二电磁式开关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三常开触点开关;第一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电网端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通路上,第一电阻并接在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开关的两端,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升压模块的输入端和系统公共端,第三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升压模块的输出通路中,第二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二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系统公共端连接。当电网端向升压模块初始供电时,电网端电流通过第一电阻R1给第一线圈供电,通过第一电阻R1进行限流,第一线圈通电后控制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二常开触点开关闭合,第一常开触点开关闭合后短路第一电阻R1,实现电网端向升压模块正常供电,第二常开触点开关闭合后使得第二线圈通电,第二线圈通电后控制第三常开触点开关闭合,实现升压模块输出正常供电,完成了电压模块的软启动过程。 [n0061]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5和图6中的被启动单元均为升压模块,第一电磁式开关、第二电磁式开关优选但不限于为现有的交流继电器或交流接触器产品。 [n006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n006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电网端、供电线路和基站端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一或结构二; 所述结构一为:在所述电网端与所述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升压模块; 所述结构二为:在所述电网端与所述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升压模块,在所述基站端与所述供电线路之间串接有降压模块; 所述升压模块包括一个以上输出不同档位电压的升压单元、以及一个以上切换开关,所述升压单元与所述切换开关一一对应,通过所述切换开关控制对应的升压单元接入或不接入所述供电线路。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升压变压器,所述升压变压器包括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所述二次绕组上设有多个抽头,每个抽头与供电线路之间通过一个切换开关连接; 或者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升压变压器,所述升压变压器包括一个绕组,所述绕组上设有一个输入抽头和多个输出抽头,每个输出抽头与供电线路之间通过一个切换开关连接。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基站端负载变化的负载检测单元、以及位于基站端的输出控制开关和第二监控单元;所述第二监控单元分别与负载检测单元和输出控制开关连接,通过所述输出控制开关的导通或关断控制基站负载的通电或断电。 [00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电网端的第一监控单元、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以及位于基站端的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一监控单元分别与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二监控单元连接。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电网端的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第一功率单元、第一电量检测单元四者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第一功率单元、第一电量检测单元分别与第一监控单元连接。 [000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别在电网端的供电输入口、输出口串接有交流输入断路器、交流输出断路器。 [0007]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基站端的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流检测单元、第二功率单元、第二电量检测单元、第二显示单元五者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电流检测单元、第二功率单元、第二电量检测单元、第二显示单元分别与第二监控单元连接。 [0008]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供电线路靠近升压模块的一端设置的第三电压检测单元、第三电流检测单元、第三功率单元、第三电量检测单元四者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第三电压检测单元、第三电流检测单元、第三功率单元、第三电量检测单元分别与第一监控单元连接。 [000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别在基站端的供电输入口、供电输出口串接有交流输入断路器、交流输出断路器。 [001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启动模块,所述软启动模块采用结构A或结构B; 所述结构A为:软启动模块包括第一电磁式开关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磁式开关包括第一线圈、以及联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二常开触点开关,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电网端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通路上,第二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升压模块的输出通路中,第一电阻并接在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开关的两端,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升压模块的输入端和系统公共端; 所述结构B为:软启动模块包括第一电磁式开关、第二电磁式开关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磁式开关包括第一线圈、以及联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二常开触点开关,所述第二电磁式开关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三常开触点开关;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电网端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的连接通路上,第一电阻并接在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开关的两端,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升压模块的输入端和系统公共端,第三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升压模块的输出通路中,所述第二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二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系统公共端连接。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3337867B|2015-08-05|一种低压负荷在线调相装置及其调相方法 CN103414185A|2013-11-27|一种统一潮流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227091A|2008-07-23|智能所用电系统 CN209571835U|2019-11-01|一种适用于楼宇配电线路的换相装置 CN214337569U|2021-10-01|一种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 CN110797971A|2020-02-14|一种常火供电系统 CN213521915U|2021-06-22|一种基站外电网稳压系统 CN203445788U|2014-02-19|一种用于血液透析机的供电装置 CN102196626B|2013-10-16|路灯变压器智能控制装置 CN112421641A|2021-02-26|一种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及方法 CN209296857U|2019-08-23|充电桩报警保护模块 CN209299152U|2019-08-23|高压整流堆控制系统 CN209104847U|2019-07-12|充电桩控制单元 CN209233475U|2019-08-09|一种低压线路调压器 CN103532221B|2015-09-16|一种自适应330kV变电站接线及运行方式的线路备自投实现方法 CN2753036Y|2006-01-18|电站直流应急电源装置 CN201130821Y|2008-10-08|所用电系统用智能控制装置 CN109546684A|2019-03-29|微电网供电系统 CN205195278U|2016-04-27|一种带手持终端的低压智能调压稳压系统 CN109406936A|2019-03-01|充电桩报警保护模块 CN201541113U|2010-08-04|一种自动限电控制器 CN212751800U|2021-03-19|一种通信基站智能节能供电系统 CN213304981U|2021-05-28|一种智能节能供电系统 CN109378888B|2019-09-17|集中式高压整流电流分配充电堆 CN214337142U|2021-10-01|一种新型交直流低压综合配电箱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716249.6U|CN214337569U|2020-11-20|2020-11-20|一种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CN202022716249.6U| CN214337569U|2020-11-20|2020-11-20|一种基站外电网增容与稳压系统|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